首页  >>  娱乐八卦  >>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走廊医生”尴尬下的舆论博弈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走廊医生”尴尬下的舆论博弈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相比较而言,院方以及其他医生的声音在传播场的确处在弱势。医院员工出现集体抗拒行为,并未引起各界应有的追溯因果与洞察细节,反而招致一致的抨击, "以开除'走廊医生'的理由走上街头,演绎集体的暴力" 。对于舆论对兰越峰一边倒的支持,《环球时报》刊文忧虑地写道"当几乎全医院的医生护士以罢工的近乎绝望方式自证清白,并且与一个人的证词尖锐对立时,如果我们一定要相信一方,那至少不应轻率地选择相信他们中只有一个人是诚实的,而另100个人都在撒谎。"
然而,尽管吸引足够多的媒体聚光灯与网民议论,但"真相"依然是各说纷纭。在媒体高度发达善于挖掘"内幕"、各方观点可以自由交织碰撞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能否最快解开谜团、驱散舆情雾霾,恐怕关键还在于需要各方凝聚起基于事实的"最大共识"与秉持应有的责任"本份"与公正立场。
有评论指出,"有关方面一面不断说明医院的'清白',一方面又证实医院院长因涉嫌违纪正接受调查,并摘去绵阳市人民医院牌子。强烈的信息反差,怎能不令人疑窦丛生。" 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多的舆情波折,有关方面在舆情应对中的暧昧、犹豫态度难辞其咎。有分析文章认为,"事情还没弄清,医院就一次又一次作出妥协和让步,希望'走廊医生'回到办公室,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加剧了事件的升级。" 在一些舆情事件中,管理部门面对公众的质疑既要有"定力"更要有"忍耐力"。还有文章表示,在这种"休戚与共"的利害关系中,地方自己组织自己的人调查自己的医院, "数据再翔实、分析再缜密的报告也是枉然"。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