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走廊医生”尴尬下的舆论博弈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走廊医生”尴尬下的舆论博弈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深处舆情漩涡的还有当事人兰越峰,面对官方的多次针对性揭露可能造成的危机,兰越峰也进行了长期的舆论攻防战:"谈举报为谋私利:我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医生,难道也有错么?"、"谈医院罢工:我曝光潜规则 挡了他们财路"……尽管事件的深入,曝光她的个人"劣迹"增多,如微博网民@西地兰 刊文《起底走廊医生兰越峰》称其"多次拒诊、推诿病患"(被转评4000多条)。但兰越峰率真的话语回应反而每每令兰越峰赢得许多网民的支持。在新浪话题中,参与投票的5700名网友中有4900人选择支持她,占86%。
其实,透析汹涌澎湃的舆情背后,最核心的还是社会对"真相到底是什么"的巨大疑问。连一些媒体都感慨,"事情曝光这么久了,调查处理也是三番五次,事情反倒扑朔迷离起来"。令网友信服的真相的迟迟缺席,这演变成了一场舆论的口角和立场之争。
实际上,整起事件过程,媒体的大规模介入也是推波舆情高涨的助燃剂。围绕事件真相的挖掘,从早期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南方周末的专题报道,再到新京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纷纷刊发采访稿,这起事件经众多媒体多次报道,已经成为跨地域的重大公共事件。需要指出,在此起事件真相大白之前,某些媒体选择性报道与评论的推波助澜,更使得舆情发酵初始就带着明显的倾向性。
2月18日《南都周刊》推出独立调查稿件 "四川10次调查走廊医生事件 未有过度医疗乱象",除了重复求证央视报道揭露的一些细节外,这篇报道还采访了更多的当事人和关联者,并指出兰越峰无法拿出举报医院的实质证据。有评论人士认为,"不管兰越峰作为医疗界'良心斗士'的形象是否已深入人心,媒体的报道趋势至少是在提醒人们必须更加审慎、细致地去看待这件事情,不能把笼统的对医院和医生的刻板成见拿来简单套用。"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