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转载]【转载】一个北京大院子弟的儿时记忆

[转载]【转载】一个北京大院子弟的儿时记忆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西纠”全称为“首都红卫兵西城区纠察队”,以干部子弟为主体,在讲究“血统论”的初期,其成员出身多为“革干”(革命干部)或“革军”(革命军人)。前国家代主席董必武的小儿子董良阁
,曾是“西纠”的主要发起人,这是最早成立的红卫兵纠察队,继而海淀,东城等各城区纷纷效仿---
相继成立了“海纠”“东纠”等,最终以各区纠察队为主体,成立了“首都红卫兵联合行动委员会”——即赫赫有名的“联动”。----我们院儿的老哥当年在校期间又是他们同学中的头儿,所以我们几个院儿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经常相互“帮忙儿”,那时我们院儿基本就是一据点儿---
总有一帮子半大小子在那儿聚着,打扮以秋冬季节最显牛逼:军装要穿“袢儿服”(军衔制时能挂肩章的旧军服),鞋要穿“三接头”皮鞋,将校靴或伞兵靴,清一色平头或寸头(与城里的胡同串子的显著区别之一),“老兵”时期没有羊剪绒皮帽,最牛逼的就是呢子军帽,所以,早期“飞”(抢)军帽成风---
一有事儿,一大帮人骑着自行车(永久牌锰钢白色电镀后架)——有坐大梁上的,有坐二等的——带上“家伙”呼啦啦就出去了,----一会儿“办完事儿”,又呼啦啦的回来了。----他们常用的“家伙”有:钢丝锁,苏式武装带,小板儿锹,板儿砖,军刺,军锹(可折叠)等等----
百万庄那边的“申区”部长楼里有一个绰号叫“三轮儿”或是“三棱儿”的哥们儿,据说一打架就爱用他爹当年缴获的日本战刀,就像老叶“青春”剧中的方言。------也搭上这帮人久经战阵,那会儿我很少见他们有人挂彩回来,倒是常听他们兴奋的说起不是把这个“花了”,就是把那个“花了”----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