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媒体靠造假炒作之风当刹

媒体靠造假炒作之风当刹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七年前,有匿名网友提出与我在网上对掐以提升知名度,我婉言谢绝,因为我只想安分守己地做自己的事。如今,以炒作博出名之风愈演愈烈,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裸露、绯闻、低俗、找骂,无所不用其极。可悲的是,如今某些电视台也患上了这种病。为拉高收视率,电视台将求职类、情感类节目深度娱乐化,频频以制造话题、引发争议,甚至以节目造假来吸引眼球。
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非你莫属》让人心痛、引人深思。《人民日报》对此的评论一针见血:“任何节目,在‘不隐藏自己风格’的同时,都要考虑自身的社会责任,顾及大多数受众的观感,并处理好看与被看、职业底线与自由个性、吸引眼球与长远口碑的关系。” 主持人台上的一言一行,尽收观众眼底。
新闻媒体具有示范教育的强大功能。当主持人及其团队为单位利益而消费道德时,《人民日报》的警示可能就会变成现实:“如果一味盛气凌人、无知无畏,不懂得敬畏观众‘最后的武器’,最后很可能不是非你莫属,而是与你无关了。” 有些媒体人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为借口,来为其刻薄辩解。事实上,现实残酷不是言语刻薄的借口;内心强大的人会永远保持一颗善心,而只有心里失衡的精神失败者,才会借助刻薄的言辞来排解内心的愤懑。
新闻媒体本应发挥环境监督的功能,应及时发现社会各系统的不良倾向,并及时发出预警、引发关注。遗憾的是,如今新闻媒体正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承担监督环境的社会责任,反而成为环境的破坏者,为自身利益而不惜挑战观众底线。前些日子,网传某鉴宝节目造假,节目团队为提升节目人气而使用“托儿”。虽然我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谁在幕后操盘,但毫无疑问,受伤的总是媒体公信力。一个不能自律的媒体(人),又有何资格去监督别人呢?当被贴上“造假”、“自私”的标签后,电视人的社会地位将由此受损,而且难以在短期内修复。因此,电视人应切实加强自律,不要因几颗老鼠屎坏了一大锅汤。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