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谭嗣同《潼关》:当少年登临雄关

谭嗣同《潼关》:当少年登临雄关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谭嗣同《潼关》:当少年登临雄关
丁启阵
谭嗣同《潼关》:当少年登临雄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出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1
这首诗作于清光绪四年(1878)。十四岁的谭嗣同从家乡湖南浏阳前往甘肃兰州探望在那里做官的父亲,途经潼关时,心有所感,作了这首诗。可见,这是一首少年之作。
2
谭嗣同(1865—1898),近代著名的维新派人士。早年在家乡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倡导开山采矿,修建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所著《仁学》是我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跟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一起惨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享年仅33岁。
3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邻黄河,南据华山绵延的山原坡上。《水经注》云:“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这里的潼应该是高耸或盛大的意思。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据推测,东汉潼关原址在今潼关县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附近。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关之一。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