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中国大规模生产能力过剩条件下如何才能启动内需?

中国大规模生产能力过剩条件下如何才能启动内需?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第一部分: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演化动态 (略) 二、中国大规模生产能力过剩条件下如何才能启动内需? 如何才能启动国内需求,从而消化巨大的生产能力过剩,从而保持宏观经济增速不致急速下滑?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看,内需(即“国内需求”)有三个要素,因而,要启动内需,也要从三个方面分别有所动作:第一政府财政购买和政府投资;第二,企业投资;第三,家庭消费。这三个方面,无疑都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密不可分。 首先,今年11月上旬,中央政府决策层推出高达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的计划,各级地方政府又在加码配套加入这刺激各地经济增长的宏大计划。根据对目前已公布投资计划的24个省市的合算,全国投资计划总额已经接近18万亿元。由此来看,在2009年和未来两三年中,拉动内需方面的政府购买和政府投资的动力似乎不会缺乏。
然而,问题是:这4万亿乃至18万亿资金从何而来?又有多少能付诸实施?如果绝大部分投入基本建设或按发改委的意向投向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等9大“支柱产业”,又能在长期中拉动内需多少?在目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中又会挤出多少民间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归根到底,这巨额的政府刺激经济的投资计划,有多少来自政府的财政预算?如果这样来追问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在2009年以及今后的数年中,政府投资方面能真正促动内需的,实际上在于在2009年以及今后数年中能有多少预算赤字,其它方面均是虚的。在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接近财政部的消息人士透漏,2009年财政预算赤字总规模将创纪录地达到5000亿元。如果这一消息时真实的,这5000亿在短期内对拉动中国的内需会产生切实的影响。其次,要想拉动内需,单靠政府购买和政府公共投资增加这一个刺激经济增长的因素“唱独角戏”显然不够,还必须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界、尤其是关系到经济增长的房地产行业和民营企业的企业家信心。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