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八卦  >>  再生产出一批精神病患者——理性爱国的代价

再生产出一批精神病患者——理性爱国的代价

图片标签:  发布:2022-09-17  ....    来源:www.tuj8.co
再生产出一批精神病患者——理性爱国的代价
非理性的爱国行为极容易演变成一场与其初衷相反的害国的暴乱,这是历史的经验。历史的重演是历史本身的规律,所以,这种历史的重演在今天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已经成了常识。所以,当一场非理性的爱国大潮在国内蓬勃涌动并将掀起高潮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有识之士和政府都在喊停:爱国要以做好本职工作为务、爱国要讲究技术含量、爱国不能走上街头……一言以蔽之,爱国需要理性。
是的,爱国需要理性,否则,国将陷入不国。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这一选择一点没错。
可是,我想指出一点:这种理性的爱国是有代价的,它的代价就是再生产出一批精神病患者。
何以然?
众所周知,弗洛伊德之后,精神病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的思想就成了常识。这一思想与我们传统的思想大相径庭——它从正面肯定了精神病现象:精神病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有利于我们的现实生存的一种技术,它是不可或缺的,否则,我们将失去自我。也就是说,要么,你得精神病;要么,你就毁灭。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在精神病与毁灭之间选择精神病。
那么,理性爱国与精神病怎么能联系起来呢?
因为,从人自身的发展的角度来讲(现代人生哲学和心理学都证明),人的社会化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顺应”社会的过程,而这种“顺应”社会的过程可分为“静态的”与“动态的”两种。按照弗罗姆的说法是,“静态的”顺应是形式上的顺应,它不会改变人的性格结构,而仅是采纳一种新的习惯,如中国人放下用筷子吃饭的习惯改用刀叉;“动态的”顺应则不然,它是本质上的,它会在人身上产生某种新的因素从而改变人的性格结构,如一个孩子为了自我生存而不得不顺应父亲的权威。在心理学看来,所有的精神病皆由这种“动态的”顺应引起。(具体参见弗罗姆《逃避自由》第一章,工人出版社1987
声明:本图片收集于网络,图片内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场。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网友评论